提起龐一鳴, 應該想起上年度立法會選舉, 那個出選新界東, 只用廢紙印製宣傳單張的光頭佬,
他曾經發起 "一年唔幫襯大地產商" 的行動, 一年內唔去大家樂, 美心等連鎖快餐廳食飯;
唔去上市大集團的服飾店買衫; 唔搭巴士, 少搭地鐵, 真真正正的以腳代步... ...
這本 "就係唔幫襯地產商" 正正紀錄了其一年行動裡的心路歷程... ...
打倒地產霸權的目的, 不只為了針對這班權貴的不道德瘋狂謀利行為,如發水樓, 官商勾結等,
更是欲重新提倡尊重人類價值的人文主義, 重整人與人之間的鄰里, 家庭關係... ...
領匯的出現, 正正就是割裂了人與社區的關係... ... 往時, 位於公屋地下,
街旁小路的小店的經營者大都是住在店鋪附近, 與顧客的關係更是街坊,
而非無名無姓的消費者, 即便來店舖 "運吉", 老闆也會跟相熟的客人寒暄一番,
去幫襯偶然能得到意外的折扣, 如不收零錢, 多買多送等, 有時更可以因拮据, 沒帶零錢,
而賒帳甚或免費得到貨品... ... 這種友好, 超越商業交易的關係, 是現時大集團的連鎖店中,
各按本子, 冷冰冰地招呼客人的侍應, 收銀員中所找不到的... ... 這正是書中,
作者希望於香港社會重現的守望精神... ...
多元的生活模式, 也是龐氏所嚮往的... ... 大部分香港人的生活也離不開商場,
衣食住行也好, 過節日也好, 也都在商場內解決一切所需... ... 然而大同小異的商場設計,
以及進佔各商場的連鎖店舖, 令住在十八區的不同人士也都過著相似而沉悶的生活... ...
商人勢力過大, 導致香港的手工藝作業者因鋪租高昂而難以創業;
務農者因農地都被商人收購而無地可耕; 藝術家亦無公眾地方辨展覽, 表演... ...
別無奈何, 他們都只能去當某某公司的出納, 文員, 違背本意, 單調而泛味地打工著... ...
香港人都住在狹小的房子裡, 領著相約的薪酬, 吃著都是快餐廳的食物, 穿著同一品牌的衣服,
過著千人一面的機械式生活... ... 若果沒有地產霸權, 香港人都能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
過著隨心隨意的生活... ...
反抗商人霸權, 更是為了保護環境... ... 商人總是短視的由於眼前蠅頭小利,
而殺雞取卵式地破壞環境, 建造更多的商場, 樓房, 應付所謂的經濟需求,
如第三條跑道, 如大浪西灣, 如填海... ...
也許有人認為龐氏的舉動愚不可及, 於香港根深柢固的商人勢力是反抗不了的,
但就正如龐一鳴於書中所說的, 每個人的一小信念, 行動, 或能感動其他人仿傚, 反思,
影響著其他人... ... 不過他這行動帶來的是推動人類積極進步的正面影響,
而不像地產霸權的影響般, 麻目了人的心理生活...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